微信公众号X

打开微信,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关注。
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(草案)首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

2017-06-27 18:57:10

        大气、水、土壤被称为我国污染防治的主战场,目前,三大领域中,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立法仍存空白,全国大多数地区未系统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。今日(22日),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(草案)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。


       每十年组织一次土壤环境状况普查

  “草案”明确要求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,规定每十年组织一次土壤污染环境状况普查。为了弥补普查时间跨度较大的不足,还规定了国家实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制度。

       2005年至2013年,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污染的宏观总体情况。2014年4月,历时9年,环保部首次公布“土壤病历”。

       调查结果显示,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.1%,其中轻微、轻度、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.2%、2.3%、1.5%和1.1%,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,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。

       2016年,“土十条”出台,对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进一步“详查”成为其中一项重点任务。 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表示,此次详查是在已有调查基础上进行的。在第一次调查中,主要是一次“普查”,涉及630万平方公里,是普遍的网格性的布点,其中耕地按8000m×8000m网格、草地按32000m×32000m网格布点。而本次“详查”,农用地详查重点区域借助500m×500m网格布点,一般区域借助1000m×1000m网格布点,精度大大提高。

       与此同时,本次“详查”还设置了重点。根据安排,2018年底前,要摸清农用地污染的状况、面积、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,掌握重点行业、企业中的污染地块的面积、分布及其风险情况;到2020年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。

       此外,“土十条”发布后,环保部牵头编制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和国控点位布设方案。据了解,目前已确定2万个左右基础点位布设,覆盖全国99%的县、98%的土壤类型,88%的粮食主产区,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已初步建成。这些,为我国实行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制度奠定了基础。


       设专章规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

       “草案”根据不同类型土地的特点,分设专章规定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,设置了不同的制度和措施。

       邱启文表示,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,难度大、投入大、周期长,要根据土壤的用途来合理确定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的目标。比如,拟开发为居住用地的,或者是医院、学校、养老机构这些公共设施的,必须进行环境调查、风险评估、治理和修复,达到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,才能进行开发和利用。暂时不开发的,或者目前的条件还不具备的,主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,比如设定管控的区域,进行环境监测;一旦发现污染扩散,要采取隔离阻断等措施,防控风险。

       对于土壤修复的价格,邱启文表示,以农用地为例,农用地的治理跟普通污染地块有一些不同的地方,因为污染的农用地要求治理修复以后,不能丧失作为农用地的功能,这样,农用地的治理修复的技术也受到一些限制。根据专家们测算和地方的案例,一般来说是每亩地要有几千块钱,甚至有的一万到两万元的投入。

       邱启文表示,按照谁污染、谁治理的原则,污染者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,如果污染者灭失的,或者说是污染者不明的,那么要由当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来承担相应主体责任。


       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是管控风险

       “草案”明确规定: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,保护优先,分类管理,风险管控,污染担责,公众参与。

       邱启文表示,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是管控风险。他说,构成风险有三个要素,一个是污染源,就是源;一个是途径,就是暴露途径;还有就是受体,就是保护对象(人、农作物)。对土壤污染来讲,治理和修复是把源搞干净,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源上,还要关注怎么切断暴露途径,怎么根据保护的目标来合理确定策略。

       邱启文说,比如农用地污染,可以通过农艺调控,替代种植,还有种植结构调整,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,有效实现土壤的安全利用,防控风险,确保农产品安全。还有,要采取一些监测措施,监控污染地块周边的地下水。通过地下水的监测,发现污染扩散的情况,马上采取一些措施。

       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玉锁指出,风险管控是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,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作出最好的选择。比如说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应对六六六土壤污染时,就采取了风险管控的措施。

       首先,中国政府在1983年禁止使用六六六等,从源头切断污染源。采取这样一项措施以后,遵循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里面自然降解的规律,通过加强监测,加强土壤的改良。近30年过去了,监测显示,目前耕地土壤中六六六残留水平已经回到了非常安全的水平,不存在对土壤以及对农产品的污染影响。这是中国对于农田耕地污染风险管控的比较成功的案例,在国际上也得到非常好的认可。




       来源:新京报网



责任编辑:admin